导航
当前位置:环球商报 > 财经 > 高新区这些硬科技领跑东北

高新区这些硬科技领跑东北

导读:本文是由匿名网友投稿,经过编辑发布关于"高新区这些硬科技领跑东北"的内容介绍。

“当头盔用上航天硬科技,会发生什么样的升级?大家看到的这款头盔,刚度提高了4倍,拉伸强度提高了3倍,重量却只有700克左右。”5月12日,在刚刚开馆运行的大连高新区科技馆内,集中亮相的高端科技成为参观者关注的焦点。由大连铭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轻量化设计的头盔最早亮相于北京冬奥会,其应用技术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强度与轻量化科研团队,与长征五号、天舟六号轻量化技术同源,目前已拓展至建筑业安全帽、警用头盔、运动防护护具等民用领域。

高新区是科技的聚集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在高新区科技馆内,可以看到技术及产品应用规模领跑全球的融科储能全钒液流储能电池,解决了风能、太阳能(6.92 -1.14%,诊股)等新能源并网时不稳定、不连续、不规律的世界性难题,已具备核心材料、核心部件、系统装备的全产业链开发和制造能力;引领氢燃料电池国家标准制定的新源动力氢燃料电池技术,已装车超1300台,布局全国12个城市,全国第三条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膜电极智能化生产线已完成调试;解决半导体专用设备气体纯化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华邦化学气体纯化设备,扩产能建设的智能制造新厂房已于上月封顶;突破技术壁垒实现高端装备自主可控的航天新长征大道公司Glink高速光纤板卡、测控设备,应用于多个航空、航天设备,去年企业营收超3亿元……百余项高端“硬科技”,无一不是快速发展、日新月异。

培育孵化硬科技,关键是抓好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配置,难点是实现产业化。高新区承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命,切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聚力建设创新综合体,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紧紧围绕英歌石科学城建设主战场,聚焦高质量源头科技供给,探索“旗舰+随行”式市场化科技创新组织形式,打通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围绕信息技术、车联网、洁净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积极构建以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为主体,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交叉融合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多梯度、多层次创新研发体系,引入上海技术交易所设立大连服务中心,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值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环境、营商环境、人居环境俱佳的软硬件环境,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研究型创业者扎根发展。

依托扶持初创企业发展的“科创工程”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及项目回归落地的“海创工程”,高新区先后汇聚了铭云科技、厚仁教育、英特仿真、润新微电子、遨海科技等300余个国际国内前沿科技项目。全区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193家、高新技术企业1290家、雏鹰企业653家、瞪羚企业75家、潜在(种子)独角兽企业8家。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有2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家专精特新产品企业入选辽宁省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已建设各类创新孵化企业平台近40家,建设科技银行11个。认定省、市各级新型研发机构13家。2021年度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5.92%,科技创新核心指标持续领跑东北。

http://c5gzbdkx.cn.yongzhou.gov.cn/news-99-58116-1.html

本文网址:http://hqshangbao.com/jijin/59860.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环球商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环球商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