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疫情在我国多点复燃,诸多城市开启了不同程度的封闭管控。这些措施给道路运输带来了障碍,面对疫区日渐迫切的物资需求,众多商用车企业和司机迎难而上,勾画出一副“最美逆行”的感人画卷。疫情下这些“逆行英雄”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运输困境,也值得业界反思。
无人驾驶配送车的出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无接触投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为科技战“疫”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方案。随着“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行业逐渐将关注目光转向干线物流等多场景的商用车智能驾驶应用落地。
“渐进式”商用车智能驾驶应用成功落地
中国有着无可比拟的物流市场,仅今年1-4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已达106.2万亿之巨。对商用车而言,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在智能驾驶时代做好市场开拓的同时,保障行驶及道路安全是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早期政策法规解决了部分安全产品的量产上车,但实现更高级别智能驾驶还存在诸多待解的难题。比如,如何拥有一个中国自主的线控底盘?
智能驾驶分为决策层、感知层和执行层。目前行业大多数的研发思路集中在决策和感知层的研发,聚焦在智慧大脑或车载智能的打造上,忽视了执行层核心零部件线控底盘的推动,直接的结果就是线控底盘成为上述三层中国产化率最低的部分。
而线控底盘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操控和行驶状态,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同时它也是国内商用车智能驾驶生态的关键一环,是整个行业实实在在的“卡脖子”技术。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就明确提出要突破线控执行系统。
相较传统汽车的纯机械底盘,属于智能驾驶系统最关键执行端的线控底盘,需要与上层的感知和决策实现高度协同,借由感知系统提供大量精确的数据,配合决策层的精确运算模型与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等执行层面的关键部件形成协同,最终实现系统闭环。
同时,为了满足道路安全和交通法规的需要,高阶智能驾驶对整个底盘系统的安全设置、冗余备份及失效处理等都有非常精细化的要求,同时也对系统的软硬件架构、与ADAS及智能驾驶的交互逻辑和输出逻辑提出更高挑战。另外,从商用车智能驾驶生态角度来看,如果在这个赛道上没有本土线控底盘企业的突围,整个国产自有的智能驾驶生态将会非常难以形成规模,更难说掌握真正的话语权。
面对行业现状,所托瑞安选择了一条“渐进式”的商用车智能驾驶路线。为什么是“渐进式”?所托瑞安智能驾驶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驾驶仰望星空同时也要脚踏实地,算法再好,也得能刹得住。相比行业常见的借由打造智慧大脑实现车载智能,所托瑞安智能驾驶,是通过打造中国自主的线控底盘,结合通过中国道路实践检验的感知设备,接上适合中国车体的智能大脑,以“渐进式”实现车体智能化,进而成就不被“卡脖子”的商用车智能驾驶。
所托瑞安渐进式路线从国产率最低的线控底盘切入,一步步打造“车智能”,由安全驾驶、L1、L2级高级驾驶辅助产品切入,向L3、L4级及以上无人驾驶迈进,通过对商用车智能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不断升级迭代,携手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商用车主动安全和智能驾驶在国内的成规模产业化落地,就是要让刹车牢牢踩在中国人自己脚下。
以自主可控领突围,所托瑞安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
为了越过线控底盘这个技术封锁区,所托瑞安联合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智能汽车技术中心,从技术到应用,携手进行“渐进式”攻关。
首先在技术上,所托瑞安把研发重点放在以EBS电子制动系统为基础的智能驾驶产品上,通过发展BBWS(线控制动系统),同时研发SBWS(线控转向系统),在智能线控底盘上集成更多智能控制功能,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全矢量智能化线控底盘,构成智能驾驶的底层执行机构。所托瑞安自主可控的智能线控底盘完整覆盖感知、决策、执行三大层面,能够实现独立控制四轮制动,响应时间仅0.05秒。
接下来的应用上,所托瑞安将数据推向应用,以车辆的“小脑”——底盘执行域切入商用车智能驾驶,通过“渐进式”的技术发展逐步向负责车辆感知域和决策部份的“大脑”延展,借“双域域控”突破商用车智能驾驶关键技术,以自主可控的线控底盘技术实现智能驾驶核心环节国产化替代,并通过与主机厂展开合作,在商用车上大规模实装,助推数据的精准赋能。
借助“渐进式”的研发路线,所托瑞安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及产品技术的持续积累,努力成为国内首家基于“中央计算式”进入智能线控底盘域控研发的企业,使线控底盘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突破技术瓶颈问题,实现自主可控,从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后期,所托瑞安将通过智能算法融入全矢量智能线控底盘,最终进化成为完整的商用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真正推行可落地的商用车智能驾驶“中国智造”。
面对未来,所托瑞安明白只有前瞻性的洞察和非常稳固的“势能”,即与行业、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资本一同达成目标共识,才能真正构建国产自有智能驾驶的生态。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从上层的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到主机厂的意识觉醒,还是资本的投入与看好,都在加速朝着商用车智能驾驶技术实现“中国自主”而共同努力。
http://www.xnnews.com.cn/zxsd25178/zxhyts/202206/t20220617_2674139.shtml本文网址:http://hqshangbao.com/jijin/25428.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环球商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环球商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