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环球商报 > 科技 > AGI时代,愈来愈多企业选择“校招内生”,建立人才正循环创新增长

AGI时代,愈来愈多企业选择“校招内生”,建立人才正循环创新增长

导读:本文是由匿名网友投稿,经过编辑发布关于"AGI时代,愈来愈多企业选择“校招内生”,建立人才正循环创新增长"的内容介绍。

1、AGI狂潮下,企业人才战略已快速转变

以ChatGPT为序幕的AGI时代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深远影响。而随着技术的快速革新,旧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创新成为关键。企业争相借助科技创新在产业竞争格局新旧交替中占领先机,而其核心在于谁能优先获得“未来科技人才”。

而未来科技人才往往隐藏在新一代年轻人才中。因此,走在科技前沿的互联网、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行业加码校招,开启了科技人才抢夺战。据《牛客2023春季校园招聘白皮书》中指出63.6%的企业春招科技人才HC占比超过50%,25.1%的企业科技人才HC占比超过80%。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43%的企业春招科技人才HC占比同比去年春招上升。

 2、选择“校招内生”构建核心梯队, 建立人才正循环

为什么企业愈来愈重视科技人才校招?据了解过去十年,企业处于高速扩张期,行业内急需的数据、算法等科技人才没有成熟的社招人员,因此校招成为培养创新技术骨干的重要来源。同样站在技术转折点的还有现在的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行业,面临新旧技术转换和人才需求变化,急需软件+硬件、软件+金融等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没有足够的存量社招人才,需要通过校招寻找高潜人才。

根据中智咨询《2023年企业人员编制变化情况》报告显示,2023年超半数企业反映热门岗位或紧缺人才的招聘难度上升,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高层次人员缺口较大,企业招聘难度大的具体岗位有大数据、算法、芯片、软件、硬件、电子、自动化工程师等技术类岗位。能给企业带来“新增长新突破”的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倒逼企业加速布局青年人才储备,也造成了尖端科技人才的招聘难度加剧,及越是科技人才需求大的企业和行业越依赖校招的现象。

而重视校招也确实为这些企业带来了明确的战略优势,首先是人才结构优势,比如京东管培生项目,完全隶属一把手工程,背后是京东的微笑曲线人才观:比较看重两端的人才,第一端就是年轻的人才校招生,第二端就是行业内资深高端的人才,待年轻人才假以时日成长,自然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其次,发展潜力优势,一方面校招培养稀缺前沿人才弥补社招存量不足,另一方面校招的毕业生更容易接受企业的价值观,拥有更高的企业认同感和忠诚度,随之带来更高的留存率、晋升速度、高绩效占比;此外,年轻化的人才团队能为企业提供创新视角,给产品、业务等带来新增长。

而从多家行业标杆企业的实践经验来看,也反复印证了校招的高价值,比如据报道美的校招培养起来的人才,已在美的高管席位中占比超过30%;京东物流的CEO余睿就是校招生;以及很多金融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也是从校招学生中一代一代培养起来的。相对社招,校招沉淀下来的高潜力人才能更好的为组织发挥稳定、长期的高价值,成为领先企业的共识。

3、校招比重快速增加,人才缺口难以快速匹配

根据《经济参考报》近日刊发的文章《“数字人才”需求旺盛》数据预测,当前数字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针对2023届高校毕业生的职位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增速较快,AI大模型应届生职位同比增速超过100%。

企业急于补充大量年轻的科技人才,社招供给不足,校招无疑成为了最重要渠道,而传统校招方式却存在许多挑战:精准招聘难——业务不断变化带来新的技术要求,传统校招渠道过于分散,且成本高流程长,人才质量评估准确率低,无法精准匹配技术需求;有效雇品难——人才竞争激烈,普通企业缺乏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候选人对企业技术方向,技术人员职业路径等不了解,导致一些企业的技术岗位难以匹配到心仪人选;入职转化难——牛客调研显示有14.4%的顶尖学生收获了7个以上的offer,57%的学生在签订三方协议后会继续找工作。而企业被拒风险较高,入职率难以保证。

4、未来校招,有效补充年轻科技人才的三点建议

基于以上,通过校招快速补充科技端缺口已不再有疑问,但如何精准布局校招渠道,提升校招ROI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牛客2023春季校园招聘白皮书》建议,企业可调整传统广撒网的校招方式,聚焦科技人才渗透率高、活跃度高的校招垂直求职平台。


AGI时代,愈来愈多企业选择“校招内生”,建立人才正循环创新增长


另外,选择更了解Z世代学生求职需求和求职决策因子的平台,将为企业更好地提供从简历投递、求职辅导、offer决策、职业进阶、就业交流、毕业求职等全生命周期闭环的校招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入职率。最后,雇主品牌呈现的信息与内容需要有效地展现企业与岗位优势,消除企业与学生在校招过程中的认知差异,主动吸引目标人才,助力企业更快建立内生型人才成长正循环。

http://cgz6bckx2.cn.yongzhou.gov.cn/news-99-71613-1.html

本文网址:http://hqshangbao.com/keji/63921.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环球商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环球商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