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环球商报 > 科技 >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专精特新“小巨人”竹间智能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专精特新“小巨人”竹间智能

导读:本文是由网友投稿,经过编辑发布关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专精特新“小巨人”竹间智能"的内容介绍。

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于近期推出《走进“小巨人”,发现新动能》系列报道,甄选展示10家沪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竹间智能由于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产品方面的硬实力,获得市经信委认可,在该系列报道中发“声”。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专精特新“小巨人”竹间智能

报道全文如下:

人们当下的生活中,与机器人客服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领航企业,生长于上海的竹间智能,努力让机器人更聪明。竹间智能创始人简仁贤举例说:“比如机器人问保险人的年龄,‘我33岁了’,然后问她的性别是什么,她可能说,‘噢,不好意思,我刚说错了,我应该34岁,我是女的’。一般的机器人就挂掉了,因为它是用关键字的,只能处理一个信息。

竹间要做的,就是突破这种“一问一答”的局限。从“33岁”到“34岁”,为了实现人工智能对类似的更正信息的理解,简仁贤和他的团队用了整整30年:“人的交互是自然的交互,所以我们构建一个语义网络,理解交互里面的对话。90年代就开始做这个,因为语言太浩瀚了,我们一直坚持在这条道路。

永不言弃,让竹间智能近几年连续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让机器人读懂更复杂的语义,甚至拥有了情绪识别的“读心术”:“我们也在着力于英文的开发,能够把我们自然语言理解的技术、情感计算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产品里面,帮助企业提高效能。

疫情期间,竹间还将技术转化为“科技向善”的实力:“我们出不了1万个人,但我可以出的机器人可以当作1万个人的能量,帮助街道的人去做电话拨打,领口罩、做返乡的调查,一周要打出几十万通电话。

伴随竹间的发展,上海不断为其提供更大的舞台。去年 7 月,承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一场“认知智能”分论坛,让竹间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总监倍感骄傲:“几百个客户,已经是遍布像金融、制造、互联网、汽车、政府各个行业,我们也制定行业规范、标准。看到一些公司的logo,我会想这个是不是我的客户,是不是要把它变成我的客户,为他带来价值。


http://www.xnnews.com.cn/zxsd25178/jjxf/202207/t20220705_2704729.shtml

本文网址:http://hqshangbao.com/keji/27208.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环球商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环球商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