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环球商报 > 科技 >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海鹰航空公司某“星火工程”型号攻坚记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海鹰航空公司某“星火工程”型号攻坚记

导读:本文是由网友投稿,经过编辑发布关于"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海鹰航空公司某“星火工程”型号攻坚记"的内容介绍。

很少有型号能够如此沉浮、坎坷,历经漫长的暗黑期,因守鹰人的矢志不渝、坚定恪守,以星星之火,终呈燎原之势,因此被郑重地赋予它四个字——“星火工程”。

“对公司而言,型号的成功,好比拥有了‘户口’,正式入列国家队。”在谈到该型号的意义时,斌哥说道。

成形:从此有了“星火”工程

如果从源头追溯起,该型号的研制历程十分励志。二十一世纪初,它曾先于行业主流认识在三院被提上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5年后立项实施之时,公司与之失之交臂。在无人机技术快速革新的十几年里,有质疑、有猜疑、有迟疑,但型号团队坚定此技术和产品方向没有放弃对它的设计改进,公司经营层也持续给予支持和帮助,如今,“江东子弟”卷土重来。

“我们一直跟踪此项目用户的需求,坚持不懈开展研制工作,如今项目的改进型花落公司。现在,我们提升了型号技术,实现了产品更新换代。”在介绍型号特点时,王处自豪地说。改进型研制过程经历了初样和正样两个阶段,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这是首个在用户方得以立项的项目,无论是站在航天科工无人机领域,还是站在三院20年无人机发展历史上来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级领导在调研该项目时反复强调,“实现了无人机领域的突破”“这是履行强军首责的重要抓手”。该型号跨越式的突破,将大大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实力。

该项目还有更长远的意义。祥哥在介绍时说:“在项目的牵引下,公司在总体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不仅支撑了公司前沿技术创新,也对后续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同时,项目锻炼了一批骨干人才,为公司后续承担相关任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成长:我之“理想”,它之“生命”

星星之火,重新燎原的跨越来之不易,公司举全专业之力,让型号焕发新生,让“星火”工程重燃新生的力量。

型号在结构和设计方面全面开创了新的技术路线,参照航空理念和方法,在成本与性能之间权衡和优化。“强约束下的总体设计,实现了不少关键技术上的突破。高比例的复合材料应用,让它成为了公司各品类无人机复合材料使用之最。”于主任介绍说,“瘦身”成功的它达到了整体更加轻质化的设计要求。

控制作为决定飞行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团队也突破了许多关键技术,使无人机在复杂条件和大空域飞行方面表现更加优异。经过团队成员的不屑努力,终于攻克了某类环境下的机动发射技术,使无人机即便遇到恶劣气象条件,也能顺利起降;狭小空间的安全回收技术,使无人机适应了多变环境,实现了安全可靠回收。

成功并非敲锣打鼓得来的,在将近五年的研制历程里,团队风霜雨雪尝遍,在挫折和困难前摸爬滚打。

一次飞行失利后,团队开始了煎熬的“归零”,但隐藏的“内鬼”却迟迟揪不出。为了找出原因,团队在一周的时间里,不分昼夜地做试验,终于揪出了“内鬼”,拔除了“病灶”,为后续飞行奠定了可靠基础。

某次飞行前的加电试验,无人机出现了指令发送超时的状况,让大家惊出一身冷汗。大家检查机上设备,一切正常,再检查地面设备,同样一切正常。问题究竟在哪里?团队憋着一口气,在短短几天内反复做了300余次试验,通过比对分析,才发现是某软件出了问题,消除隐患后,进度大大加快。

在团队里,该型号的“生命”和队员的生命早已深深交融,甚至比自己的生命更加宝贵,因为这个型号不仅灌注了他们的心血,还承载着他们更加高远的理想。

成熟:“愿它通过天安门”

不断升高的海拔,是团队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这是无人机未来执行任务的环境,所以上高原,是命中注定。

队伍中,大多数人都跟随型号上到了高海拔地区,采访中,他们却一致的说:“我们没有发言权,上到更高海拔的人承受着更大的身体压力”。静姐和几位女将多次往返最高点位,艰苦的现场环境让上厕所都成为了奢望。“这是对毅力的挑战,大家都是穿着纸尿裤上去的,也都不敢喝水。”小凌说道。彭总、杨总和黄总都上到最高点位,“风最大的时候超过了10级,想站稳都难;血氧浓度也一度降低到过20,人好像飘在空中一样。”这是给他们最深刻的印象。

高原上猛烈多变的风也让无人机回收之路变得十分艰险,“第一次上高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高反,而是差点把我吸出车外的狂风。”初上高原的小王说道。无人机返航要穿越重山,为了保障它安全“回家”,同时对技术设计进行重要校验,起降回收组经常要顶着8-9级的大风在回收场周边一米一米确定回收航线参数。高原回收场是一个垭口状的“投弹坑”,为了无人机平稳落地,回收人员要在最高点位的回收场一个个撬出遗落的弹壳,并一铲一铲填平弹坑,让无人机平稳降落,经过多次试验,撬出来的弹壳足足垒成了一座小“山”。

2019年,学松第一次跟随队伍进场时,孩子才出生50多天,他坐了一夜火车,把孩子和老婆送回了老家。又过了一个月,老岳父去世了,我这才回家了两天。“家里人嘴上会抱怨,但心里是惦记,媳妇儿总问,衣服够不够穿,在那儿冷不冷。”大汉说话的声音明显带了哽咽。

静姐作为队中女将,一年两进高原。有次在高原上,她要多次攀爬三米高的方舱去确认状态。爬不动了,她坐在方舱下问自己:“你还能坚持吗?”心底的回答是“不能了。”但一想到明天还要做试验,“一下子就又能了。”“你问我怎么克服的,就是坚持,每个队员就像组成飞机的零件,大家都要做个好零件。”

对这个型号,大家倾注了感情,付出了心血,也寄予厚望:“我不爱它,我费这么大劲干嘛?”“有了它,我们搞无人机就不是自己琢磨了,我们有户口啦!”“希望它多卖、大卖,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斌哥和其他几位队员激动地说。

静姐和她老公都是航天人,2019年国庆阅兵,孩子在电视上看到爸爸的型号,激动地问:“妈妈的飞机在哪里?下次阅兵的时候,我希望它能通过天安门。”

文、摄/杨晓华、李政昊

http://science.china.com.cn/2022-06/09/content_41997165.htmhttp://www.xnnews.com.cn/zxsd25178/jjxf/202206/t20220609_2659667.shtml

本文网址:http://hqshangbao.com/keji/24844.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环球商报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环球商报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

相关阅读